荆楚文化

i 品书香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共赴非遗之约!

我选武汉 > 走进武汉 > 荆楚文化

2022-06-11 13:49 来源: 武汉图书馆
【字体: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源自文化遗产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6月11日。2006年“文化遗产日”设立,2016年9月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中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的文化财富,既有价值非凡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有世代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延绵不断,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文化之魂和精神之根。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希望更多人能关注文化和自然遗产,提高保护意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
  《灵魂不能下跪:冯骥才文化遗产思想学术论集》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一直关注文化遗产保护的冯骥才就提出:希望中国也像欧洲一些国家那样,确定一个“文化遗产日”。而在2004年和2005年的两会上,冯骥才又提出这一建议,并提交了《关于建议国家设立文化遗产日的提案》。本文集收入了冯骥才近些年来各种体裁的对文化遗产及文化问题的讲演、随笔、考察报告、杂文、言论等。


  长按识别二维码阅读
  《符号江苏:昆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山腔、昆剧。它发源于元末明初的江苏昆山,是与当地的音乐、歌舞、语言结合而生成的一个声腔剧种。中国戏曲与印度梵剧、古希腊悲喜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而在中国戏曲的各剧种中,昆曲是最古老的剧种,它积淀了我国古代文学、音乐、表演等各种文学艺术的精华,高雅优美,绚丽璀璨,有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兰花”之美称。2001 年5月18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长按识别二维码阅读
  《大美“非遗”——大运河边的“守艺人”》


  2019年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组织的大运河沿线实地调查,对大运河沿线的“手艺人”进行生活史和手艺创作过程的深度访谈和观察,探究手艺“成为遗产”的背后,手艺传承的工匠精神、面临的困惑以及出路。通过详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案例整理,结合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多样方式,为这些传统智慧结晶留下宝贵的记忆,并为他们的长远发展提供探究性参考。


  长按识别二维码阅读
  《国韵非遗:讲故事,学剪纸》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2006年,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长按识别二维码阅读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功能正在建设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