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

中国非遗年度人物,81岁的他入选!

我选武汉 > 走进武汉 > 非遗传承

2022-06-13 18:54 来源: 湖北文旅之声
【字体: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
  著名湖北评书表演艺术家何祚欢
  当选2021“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湖北评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何祚欢当选2021“中国非遗年度人物”,这是继古琴名家丁承运、著名杂技表演艺术家夏菊花之后,武汉人再次获此殊荣。
  2021“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光明日报社主办,光明网、“文化强国”光明日报协同推广平台承办。推选宣传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五届。
  经过光明日报非遗传播专家委员会的严格评议,综合网友投票, 2021“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从100位候选人中确定了30位提名候选人,并最终产生10位能代表当前我国非遗保护发展成绩的标志性人物 。


  81岁的他 耳聪目明,中气十足 随口来了段湖北评书 信手拈来的熟稔麻溜 听得人瞠目结舌 让我们想起他的自传书名 ——我叫“活着欢”
  对于获得的殊荣 何祚欢说:就想快点 多传授给年轻人一些东西
  从汉正街到说唱团
  说最地道的武汉话
  何祚欢生于殷实的商人之家,家在汉口城市之根——汉正街上开有商铺,先做金号,后做茶铺。他是听评书长大的孩子,那些街头曲艺常常让他流连忘返。
  何祚欢小学时萌生了去应考汉剧演员的念头,却被父亲阻拦。父亲一心想让他受高等教育,无奈家道中落, 而学 中师不要学费,何祚欢就去上了师范,他也喜欢当老师。
  毕业后何祚欢被分配到武汉市第四职工业余中学教语文,教学之余他经常登台演出。会说相声的何老师,成了汉阳孩子们的偶像。
  1962年,《红岩》出版,洛阳纸贵,大家轮流借着看。何祚欢开始用湖北评书讲《红岩》,没想到场场爆满,几个月下来就讲到了一百场。
  1963年8月1日,喜欢说书的何祚欢成为武汉市说唱团的一员,师从团长李少霆,从事湖北评书表演。这一讲,就是60年。
  何祚欢演出历史资料图。
  60年里,何祚欢用武汉话,把湖北评书艺术传播到荆楚大地。他的武汉话,与平时听到的武汉话一样,又不一样。在武汉歌手冯翔看来,“何祚欢是武汉话说得最好的人”。
  何祚欢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中国各地都有评书,湖北评书是讲武汉话的评书,它语言准确,兼具音乐性和叙事明快,整个风格都讲究一点武汉人的火爆。
  “武汉地处国之正中,武汉话兼及南北,余韵悠长,节奏短促。就是那一点余韵,只要说书人动了脑筋,就会很好听。 你们听我说书,无论说多快,这个余韵都保持。”
  对于武汉话,何祚欢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小时候听武汉女人讲话,听陈伯华说话,都是温柔绵长的,这个语言美啊!”


  何祚欢。长江日报资料图
  从生活中来到舞台上去
  练最扎实的基本功
  武汉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国家一级编剧李冰是与何祚欢相识近30年的“忘年交”,在他眼里,何祚欢不只是一名曲艺演员,更是一名杂家,谈起武汉历史、书法、中医、茶、酒,他都精通。
  在进入说唱团之前,何祚欢就一直自觉练功,以至于到了武汉说唱团,他第一次登台,就赢得了观众的碰头彩 (报了演员名字,观众就鼓掌)和翻头儿(被要求返场)。
  当何祚欢被调进说唱团成为正式演员后,他到处找老师。“从进入这个行当,我就开始找各行各业的行家做自己的老师。刚进说唱团,我到处找老师练台词。一直到1976年,我还在找县里说书的小孩,帮忙练身段。”
  直到现在,何祚欢走路时还经常念念有词,很多人都发现他这个特点,有人问“何祚欢你走路的时候嘴里在干什么”,“我嘴里在练台词啊!”“我们这个职业,是个展示给别人的职业,你就随时就来,不要让它生疏。有些词要滚口,张嘴就来,我要等到台上背,那就完了”。
  对舞台的尊重和敬畏,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尽管登台已经60年,但每一次上台前,何祚欢说他还会紧张,要兴奋。 “演员要是没有这个兴奋,那是没有前途的。”


  何祚欢。长江日报资料图
  从老汉口到新语言
  艺术与时代共成长
  从进入说唱团之初,何祚欢的身份就不仅是个评书演员;他也一直践行着,一个好的演员,要能写作、会创作,能从生活中发现故事、反映社会,能与时代共同成长。
  多年以来, 何祚欢 除了戏曲创作,还写小说,写随笔、散文、杂文,写诗。“1980年后,我每年要有20万字创作。只有有了足够的思考,才能让舞台不脱离生活和时代。”
  何祚欢的评书题材、风格不断变化,表达方式不断适应,写出许多让观众和自己都动情的作品, 1980年《挂牌成亲》获得全国曲艺新作品一等奖,1983年《杨柳寨》获得南方片汇演一等奖……
  改革开放之初,他写《彩电风波》,在舞台上一个人说了两个半小时,听得观众全程不离场;汉正街成了全国小商品市场标杆,他去现场搜集素材,写了小说《养命的儿子》,被《新华文摘》转载,引起文学界关注。“小说是最好的思考方式。”
  武汉的小吃、武汉的大桥、武汉的商场、武汉的地铁……在与时代共同成长的六十年里,何祚欢的评书说遍了武汉的点点滴滴,也为武汉的商业、武汉的街市、武汉的舞台艺术出书立传,他的舞台、他的艺术,牢牢扎根在脚下这片土地。


  6月11日晚,何祚欢在武汉说唱团都市茶座曲艺剧场进行湖北评书《红岩》节选演出。记者任勇 摄
  从小老师到大先生 文化传承一直在路上
  6月11日,在得知自己获评“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后,何祚欢说: “这不光是一种光荣,还有一种压力感,传承人传承人,你总要传承吧。”
  湖北曲艺家协会主席陆鸣回忆,1987年,时任武汉说唱团团长的何祚欢,决定让大家都去湖北大学进修。这个举动在武汉是破天荒的,当时其他院团的演员也跟他们一起去进修,这段经历,对武汉文艺人才的素质培养非常重要。
  在武汉家喻户晓的“岔巴子”田克兢,也曾被何祚欢一对一、手把手地辅导。田克兢回忆:“后来许多年,我跟一些同行交流,发现他们都曾受到过何祚欢的指点。”
  在何祚欢看来,评书是个叙事艺术,没有说书人时人们也会讲故事,“它在日常随时发生,这个行当怎么说都不会灭亡,这点我绝对有信心”。


  6月10日晚,何祚欢在家中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记者任勇 摄
  6月11日晚,都市茶座剧场,何祚欢和徒弟们上演了精彩的师徒专场。何祚欢一身黑色西装,选择了当年进入说唱团的首部长篇评书《红岩》节选,说“这是纪念也是传承”。
  演出间隙,他依然手把手地指点着徒弟们的种种细节。介绍现场来的徒弟,何祚欢对观众说:“我有11个宝贝疙瘩,其中有两个是非遗传承人。”
  女徒弟郭春玲,就是其中一个。她在表演完何祚欢为她创作的评书《美人店里蝴蝶面》后,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何老师,是一位真正的说书先生,他担得起‘先生’这两个字。”
  有多少武汉人
  是听着何老的评书长大的?
  哪些片段让你记忆犹新?
  当之无愧,为何老点赞
  编辑/楚小游
  来源/长江日报
  审核/非物质文化遗产处
  编发/湖北文旅之声
  - END -
  本公众号为公益文旅宣传,如有图片侵犯您的权益,请致电删除。




  

功能正在建设中,敬请期待!